林家人
无悔的青春
刘宁专业号 | 2024-1-27

无悔的青春

——记甘肃省宁县梁朝年推广科技造林绿化的故事

在甘肃省宁县林业战线,说起梁朝年,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为其点赞:默默无闻,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无私奉献,精益求精……

今年52岁的梁朝年,参加工作至今二十多个春秋,一直奋战在林业战线,从事林业科技推广工作。他爱岗敬业,默默耕耘,全身心投入到林业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事业之中,经常深入一线,带领组织基层干部群众,开展技术指导,服务林业生产。每年造林绿化时节,是他最为忙碌的时间,加班加点、夜以继日对他来说是家常便饭。他经常深入乡镇、村组和生产一线,定计划,抓服务,搞规划,促生产,全力指导三北防护林、退耕还林、天然林保护、生态公益林建设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、苗林结合培育、造林补贴、森林抚育等工程建设,他的足迹遍及全县每个村落、每处工地,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满目苍翠。从2000年起,他连续11年荣获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;2007年1月,被评为“全省退耕还林先进个人”;2011年,完成的宁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,荣获全县科技进步一等奖;2012年,他负责规划设计、施工的造林工程被国家三北局评选为优质工程。他现为宁县林业技术推广站站长。

扎根基层,放飞梦想

1991年,梁朝年从林业院校毕业。20岁出头的他被分配到早胜林业站,那时,基层林业站尚处于起步创业阶段,办公、食宿条件简陋,人心不稳,职工流动性大,人们都不愿在这里耗费青春。这时,有人建议他向组织申请调换岗位,到县城工作。他却说:“我们是年轻人,就要不怕吃苦,扎根基层,在山川大地上去实现自己的理想。我觉得在基层更适合于干事创业,林业站就是我的家,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,还是踏踏实实在这里干事吧!”

就这样,梁朝年先后在早胜林业站、和盛林业站一干就是13年。他热爱林业事业,不怕吃苦,勇于担当,从林业技术员干起,勤勤恳恳,踏踏实实,他的足迹遍及乡村的山山岭岭、沟沟哇哇,凭着娴熟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工作作风,和其他同事一道长期奔忙于生产,风餐露宿搞调研,上山下沟抓指导。走在哪里就将林业科技推广到哪里,他与群众同甘共苦,同吃同住同劳动,使一片片荒山荒坡披上绿装。多年来,他抓点指导的千亩以上造林示范点18个,造林面积达6万多亩,他所抓的点每年都被评为优质示范工程。每年经济观摩,他所抓的点都是样板精品工程被观摩,受到了市县的一致好评。

1997年,梁朝年在和盛镇范家村抓点,那年天气异常干旱,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,他应用所学专业知识,积极推行泥浆蘸根、就地用苗、刺槐截干等抗旱保苗措施,当年验收时他所抓的点成活保存最好,成活率达92.7%,被其它点上高出近20个百分点。

退耕惠农,服务群众

1999年,退耕还林在全县渐次推进。作为一项全新的任务,退耕还林政策性强,涉及面广,技术性严,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。梁朝年勤奋好学,踏实认真,积极学习相关政策和生产规程,严格按照规定要求,稳步推进工程实施,他先后主持参与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总体规划、工程建设分年度实施方案、作业设计等15个项目报告,86本工程作业文本,涉及18个乡镇、300多个村,设计面积达527206.4亩,为这一惠民工程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。

2005年春,湘乐镇翟家梁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时,由于这一工程涉及宇村、于家、冯咀、莲池4个行政村,村情、社情、民情较为复杂,群众祖祖辈辈以种粮为生,一些群众心里有疙瘩,不愿拿山上地去栽树,县乡多次协调也难以解决,但是工程已规划到位,不能半途而废。这时,梁朝年主动请求承担起这一棘手任务,他不厌其烦,耐心去做工作,和农户交心谈心,从他们最关切的问题出发,耐心讲解国家政策和退耕还林的好处,群众放下了包袱,解开了心结,工作局面一下就打开了。5839亩退耕还林任务不仅一次完成,而且集中连片,规模治理,成为样板工程。

在退耕还林建设中,梁朝年发挥专业所长,创新思路,优化树种,提高成效。他提出了以当地优良乡土树种楸树为主,混交山杏、水桃、刺槐等树种,落实了磷酸二氢钾泥浆蘸根、灌水、覆膜等技术,摸索总结出适合当地发展的规范化生产模式,在全县予以推广,工程质量大幅提升,他所包的点多次被评为退耕还林精品工程,得到省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和好评。每次退耕还林检查验收,他都是主心骨、排头兵,每个山头、每个地块他身体力行,一个不拉,每天早出晚归,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,吃了早饭顾不得晚饭,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干粮。大家不忍心这样,建议远的地块和小面积地块就别去了,他说:“那可不行,这可不是咱们林业人的作风!”群众动情的说,像他这样踏实敬业的好干部,现在实真是太少了。就这样,凭着过硬的专业素质、扎实的工作作风,他一步一个脚印,始终奔忙于工程建设中,使工程进度和质量大幅提升。 2007年,他喜获“全省退耕还林先进个人”。

质量为先,造管并举

梁朝年深知:质量是林业工作的生命线,不求质量,粗制滥造,出再多力、流再多汗也都白搭。因而,在林业建设中,他坚持质量为先,严格技术规程,坚持科学造林,大力推行林业先进技术,采取有效措施,确保造林质量。

突出项目建设,狠抓措施落实。近年来,林业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,梁朝年一门心思投入到三北、天保、公益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中,他引导人们转变过去大片造林的传统思维,坚持因地制宜,适地适树,他倡导的“见缝插绿”、“填平补齐”、“可利用空地全部利用”的思路,成为绿色家园建设等重点林业工程的工作原则,被推而广之。他在踏查的基础上,一丝不苟做好造林规划、苗木调查、地块落实等准备工作,为保质保量完成造林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严格施工标准,严把作业质量。每次造林开始后,他就带领技术人员,深入造林一线,现场跟踪指导,严把规划关、整地关、起苗关、假植关、运输关、栽植关等环节质量。在造林质量管理上,他坚持“四不栽”,就是任务没落实到户不栽,整地达不到标准不栽,苗木质量不合格不栽,没有浇水条件不栽。严格的管理,提高了造林质量和成效。

坚持造管并举,巩固造林成效。他始终把林木抚育管理作为林业建设的重中之重,他常说:三分造林七分管,抚育管理很关键。每到一处工地,都要下山深入现场,详细查看管护落实情况,使重造轻育、重栽轻管的陋习得以改观。每年夏季,他就组织乡村干部、护林员开展幼林抚育,中午天气炎热,就利用早晚时分下山,带上手锯、剪刀,拿上矿泉水,一直在山林中不停劳作,仅近三年完成幼林抚育3万多亩。近年来,由于林地增多,树种单一,林木病虫危害加剧,一些地方病虫害大面积发生,他深入乡村实地调查,制定方案,研究对策,指导开展防治。并及时向上级反映情况,求得防治资金和药物的支持。他先后指导防治55万余亩,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。在实践中,他深入实际,广泛调查,收集信息,掌握实情,结合多年实践,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,制定了三年防治规划,得到了上级的高度重视,使防治工作得以全面推进。

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
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-file技术构建